陕北窑洞,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,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。陕北窑洞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。最早应该始于周代,半地穴式。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,就是现在的土窑。明朝中叶,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。明末清初,建起了石砌窑洞,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,住着更加舒适宜人。
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,陕北劳动人民的民居象征。在中国陕甘宁地区,黄土层非常厚,有的厚达几十公里,陕北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,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、地下水位低的特点,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而居,冬暖夏凉,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。一般窑洞用石头或者砖头砌,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。
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、土坯式和沿崖式三种。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,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,有斜坡道出入。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。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。陕北的窑洞大多是沿崖式窑洞。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,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。
1935年,经过长征的红军来到陕北,是陕北敞开怀抱接纳了他们,从此,陕北窑洞成了中国革命的老家。就在土窑洞里,毛泽东思想诞生在这里,马列主义在这里提炼,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哲学在这里发扬光大。《论持久战》《为人民服务》等一篇篇光辉著作在这里横空出世,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”的著名论断还在这里回响,黄河大合唱的辉煌壮观也在这里。陕北窑洞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,见证了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与成熟,见证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的生长与壮大。
我们先观察2幅作品
从两幅作品中,不难看出:
陕北窑洞是“没有建筑师”的建筑。从整体构图到石狮、门墩、挑檐等石构件细部的精雕细刻,全凭石匠的眼力和手上的“锤子功”。陕北窑洞属地下空间建筑类型。因其冬暖夏凉,不占或少占耕地,不破坏生态环境,省材节能,造价低廉,防火、防震、防辐射、防兵袭性能好,而具有了生态建筑的未来意义。
那么怎么制作陕北窑洞呢?
制作陕北窑洞的办法
可选择废旧纸盒
美工刀、剪刀、百得胶、牙签
后墙:高35mm、长150mm
前墙:高35mm、长150mm
左山墙:高35mm、宽75mm
右山墙:高35mm、宽75mm
屋顶:宽75mm、长150mm
围墙:高25mm、长约300mm
找些泡沫块,用刀雕刻成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,再染成黄色。
注意:高原下部的空洞,就是窑洞的位置
陕北窑洞
一幢精美的陕北窑洞,完成了!
制作要领
1.制作黄土高原时,用刀雕刻成千沟万壑,要体现天然自成
2. 把黄土高原染成黄色或者黄褐色
3. 制作一块底板,放置模型
4. 制作高原的泡沫块,可以用双面胶粘结
注意事项
1.用刀要小心细心
2.桌面要保持整洁
3.可以和爸妈共同完成
拓展延伸
可不可以自己设计并制作一幅陕北窑洞的外场景呢?
上网查阅一下:怎么理解延安精神的内在实质?
为什么说陕北窑洞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,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的一个传奇?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-近期精彩链接-
徐汇区青少年匠心空中大课堂——中国民居(五)苗城寨门楼的制作
徐汇区青少年匠心空中大课堂——中国民居(六)崇明“新居民点”的制作
- END -
今天的匠心之旅就结束啦
下期的空中大课堂 敬请期待
本课设计:吴建斌
制作:彭翌晨
审核:马 昕
官方网站
微信视频号
微信公众号